2023年法律熱點問題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4-09-15 14:41:49   來源:法律文書    點擊:   
字號:

《熱學》是物理學中研究物質熱運動及其有關性質和規律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物理學專業本、??茖W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稛釋W》課程在實驗基礎上,通過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引導,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法律熱點問題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五篇】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范文第1篇

熱學課程論文教學形式與作用一、引言

《熱學》是物理學中研究物質熱運動及其有關性質和規律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物理學專業本、??茖W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稛釋W》課程在實驗基礎上,通過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進一步學好物理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內容包括:分子動理學理論的平衡態理論、輸運現象與分子動理學理論的非平衡態理論、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液態與固態、相變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既要幫助學生迅速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養成刻苦踏實、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又要為后繼課程的學習作好業務、思想和心理上的準備,還要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有關科學研究、應用開發、教學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目前《熱學》課程的教學中,課程論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探討課程論文教學的相關研究課題也逐漸開始得到重視。課程論文要求學生在掌握物理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適當了解這些基本概念與規律以及它們在生產技術、特別是高技術領域中的應用,注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特別是當代物理學前沿以及當前高技術領域中物理問題的興趣,引導和激勵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和責任感。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課程論文的實施過程中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把課程建設的目標定位于造就新世紀人才,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課程論文的基礎

課程論文實際上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熱學》課程的教學應當把重點放在打好基礎上。如果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雄厚,基本功扎實,再加上廣泛涉獵與深入鉆研,專業課就能學得好,理解得深,在將來從事高新科技領域的創新工作時就上手快,回旋的余地也比較大。況且,“熱學”課程在傳授系統物理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掌握物理學中的思維方法與工作語言。這樣,盡管有些基礎物理知識從表面上看似乎并沒被直接應用,但這卻會影響到學生的工作方法、思維方式以至世界觀,當他們以后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時會在潛意識深處起重要作用??偠灾?,《熱學》課程的基礎還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離開這些基礎去談課程論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課程論文的形式

課程論文的形式靈活,不僅包括論文、調查報告,還包含有實驗研究、實物制作等多種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告知、提問等多種提示方式引導同學自行深入研究,常見的課程論文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解題方法的探究,通過對一個例題或習題的多種方法求解,使得學生對相關概念、原理、方法掌握得更透徹;
二是實驗探究,例如,當講解到氣體玻一馬定律與蓋?呂定律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相關實驗來驗證上述定律;
三是調研報告,例如在講解卡諾循環這一知識點時,可讓學生調研、總結目前市場上熱機的工作原理與工作流程等;
四是理論模擬與分析,例如講到相變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理論分析各種相的穩定性。五是合理的估算,例如氣體動理學理論里輸運現象中的氣體黏度公式,查普曼和恩斯庫格曾用不同的高深理論得到相同結果,它是個級數,由前幾項可得系數約為0.499,而如果充分考慮速度住留的簡便方法,很容易就得到此系數等于1/2,又如通過對小無極分子估算分子間力的有效作用距離與平衡距離的半經驗公式,再如可以用標準大氣模型中數以千計的數據,考慮地面凹凸不平的影響,可求出精度較高的大氣粒子總數,然后與用均質大氣模型、等溫大氣模型或者地面大氣壓強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估算行星大氣粒子總數的簡便方法;
目前“熱學”課程中有一些概念和提法在學術界實際并未完全統一,有的甚至還是有爭議的,例如:任意逆循環的制冷系數的定義,等熱容過程與多方過程的差異,卡諾循環的概念以及回熱式循環與非回熱式循環,等等。遇到這些內容時,就在課程講授中把各家的觀點都原原本本地告訴學生,同時也介紹自己的看法,然后讓學生獨立進行研究,自由思考,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斷。

四、總結

《熱學》課程論文的目的是使得學生通過熱力學宏觀定理與微觀模型的學習,建立把宏觀現象與微觀模型進行聯系的物理思想方法,掌握對事物的實驗――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在此基礎上,采用問題探討與課程講授、主題討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教學論文為載體,實現《熱學》課程的互動研究型教學,重視學生能力素質培養,通過精心設計方案,全面加強各個環節,合理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形成視野開闊、理論聯系實際的特色風格。用搞科研的態度對待教學,積極開展教學論文的教學,從教學有關領域挖掘課題開展科研,再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學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與科研兩者有機地相結合。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了這些從教學有關領域挖掘課題開展科研所取得的成果,身教言傳,課程里就會充滿了研究與探索的特色和風格,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逐漸受到熏陶,養成勤于思考研究、勇于提出自己獨立見解的良好習慣,并為學生發展其科學研究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創造了良好的學術環境,使得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理科本科專業基本培養規格和教學基本要求(I).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9-60.

[2]張輝,陳振乾.“高等傳熱學“教學的改革實踐[C].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展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172-175.

[3]高崇伊.改革“熱學“課程教學加強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3,(3):34-38.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熱力學第二定律;
高職高專學生;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3-0109-02

熱工學理論基礎是供熱與通風空調工程技術專業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理論基礎的學科。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專業領域應用中比較廣泛,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加強的應用性課程內容。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很強,而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課時少、課程內容多等特點,因此理論講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結合目前熱工學教學方法研究[1-2],本文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內容,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就如何讓學生學好熱力學第二定律并能較好地服務于專業課程,談一些教學經驗和結果。

1 合理提煉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培養目標不同,他們今后接觸更多的是工程技術中應用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工作和問題,理論研究很少。因此,在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分清主次、合理提煉、適當取舍。在教學實踐中,應把專業基礎課的重點放在應用性強的內容上進行講授,適當降低理論基礎的深度,大膽舍去理論性強而實際工作中應用有限的內容,如克勞修斯積分式、孤立系統熵增原理等。

熱力學第二定律這部分內容在生產實際中應用很廣泛,而且是高職高專學生在將來學習、工作中經常要接觸應用到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2 聯系實際的教學引導

學習的興趣是學生積極思考的前提,更是達到成功教學目的的關鍵。如何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恰當而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引導,是每次課成功講述的前提。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巧妙地將理論講解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出學習興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理論之前提出幾個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他們聯系相關理論的興趣,更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在熱力學第二定律講解前,提出問題,如:水是否可以自發地由低處流向高處?熱量是否可以自發地由低溫傳向高溫?答案很簡單,問題繼續引出:如果想要實現它們的逆過程應該怎么辦?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說說逆過程的應用。學生非常積極地回答,說出很多應用實例,如:從水井中用水泵抽水;
夏季空調房間的溫度低于室外環境的溫度;
冰箱內的溫度低于室內溫度;
等等。學生的充分參與和思考,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

3 服務專業的教學理念

專業基礎課是為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專業課服務的,高深的邏輯理論推導并不會直接服務于專業,所以教學過程中聯系好專業課講解,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具體的認識,也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后續專業課學習聯系密切,授課過程中,先用圖示法(圖1、圖2)為學生講解蒸汽壓縮式制冷系統及火力發電系統原理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相當多的熱量要在凝汽器中散給冷卻水?全部用來轉化為汽輪機的機械能可不可以?”“要想實現從低溫的冷藏室中把熱量不斷地取出釋放給高溫的冷卻水,自發過程不能實現,想要實現怎么辦?”學生結合原理和問題,很容易得出冷藏室溫度低于冷卻水的溫度,熱量不能自發地由低溫冷藏室傳向高溫冷卻水,要想實現這個非自發過程必須有一個補償條件,即壓縮機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自發過程。熱能不能無條件地全部轉化為機械能,鍋爐中水獲得熱量變成蒸汽,蒸汽不可能把獲得熱量全部轉化成汽輪機旋轉的機械能,必須伴有一個補償過程,即凝汽器內高溫乏汽向低溫冷卻水的自發散熱過程。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很容易得出:自發過程具有不可逆性,但并不是意味著自發過程的逆過程不能實現,這種自發過程的逆過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它的進行是有條件的,也就是必須有另外的補償過程同時發生。例如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的非自發過程,可以通過消耗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自發條件補償來實現;
熱能轉化為機械能也是一個非自發過程,但是可以通過使一部分熱量自發的從熱源流向冷源這一自發過程的補償,熱能就可以轉化為機械能??梢缘贸觯悍亲园l過程進行的條件是有一個自發過程與之同時進行,如圖3所示。

4 結合專業回歸理論

根據蒸汽壓縮式制冷系統及火力發電系統原理回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內容講解。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經典描述:1)德國科學家克勞修斯(Clausius)在1865年提出,“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2)開爾文于1851年提出,“不可能制造只從一個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機械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的循環發動機”[3]。根據兩種描述可以看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并不是很直接,學生很難理解掌握,具有抽象性強、記憶困難的特點。

對這兩種描述進行簡單變形,克勞修斯描述可以變化為“要想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必然引起其他變化”;
開爾文描述可以變化為“要想制造出只從一個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機械功的循環發動機必然引起其他變化”。簡單變化之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難點落在到底引起什么樣的變化,結合剛剛講過的蒸汽壓縮式制冷系統及火力發電系統原理,學生很容易提煉得出結論,即蒸汽壓縮式制冷系統引起的變化是增加了壓縮機對系統的做功,火力發電系統引起的變化是系統部分熱量散給外界環境。

5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講解經驗,可以得出高職高專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應不斷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充分運用知識,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凱旋,劉建華.《熱工學》教學改革的嘗試[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范文第3篇

牢牢掌握網上話語權

長期以來,在話語權問題上,我國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一些西方媒體往往喜歡用預設立場和“標簽式語言”描述中國。有個別西方媒體甚至歪曲事實真相,用誣蔑不實之詞誤導公眾。而中國媒體因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在話語權問題上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常常不能在第一時間把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出去,有時即使報道出去了聲音也很弱小,無法影響西方公眾。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與西方媒體爭奪網上話語權,通過網絡媒體把中國的聲音及時發出去。今年以來,從“3?14”暴力事件、奧運圣火海外傳遞風波,再到這次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中國網絡媒體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力量。網絡對這些重大事件都進行了深度參與,網民的意見匯聚與表達深刻影響甚至改變了這些事件的進程。西方媒體從此不得不正視和面對中國的一股新興力量――網民。

營造網上正面“輿論場”

主席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友交流時說:“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平時我上網,一是想看一看國內外新聞,二是想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關心些什么問題、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對黨和國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見和建議?!边@充分說明網絡輿論正在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具有交互功能的論壇,是包括領導人在內的所有人關注的焦點。網上論壇在營造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輿論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
“輿論場”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從而能使許多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網絡媒體在虛擬空間形成了一個影響巨大的正面“輿論場”,并在一定時空、一定程度上影響和主導了現實社會輿論,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震救災斗爭。

網絡輿論是公眾在互聯網上公開表達的對某種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傾向性的共同意見。網絡輿論主要由網絡上的媒體言論、論壇及新聞跟帖所形成。這種特性,使互聯網上既有正面聲音,也有負面消息,甚至還有造謠污蔑、混淆視聽的各利,雜音、噪音等有害信息。但是,在“拉薩暴力事件”、“‘’分裂勢力干擾破壞奧運火炬傳遞”和“汶川大地震”突發事件報道中,中國網絡媒體充分顯示出“網民戰爭”的巨大威力,以“真實、客觀、公正”的強大輿論,捍衛了祖國的神圣利益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尊嚴。通過這一事實我們應該認識到,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研究網絡輿論的特點規律,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網絡輿論引導的觀念、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就能夠增強網上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虛擬網絡空間營造強大的網上正面“輿論場”。

讓客觀的專業言論成為網上“最強音”。網絡言論是對網上新聞的深入解讀,它可以幫助網民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新聞事件的深層內涵,進而起到引導網上輿論的作用。在抗震救災中,人民網的“觀點頻道”、新華網的“新華言論”、中國軍網的“觀點言論”,都依托其母媒體的言論優勢,根據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和熱點問題,發表了許多針對性很強、有真知灼見的網絡言論。實踐證明,以主流媒體的政論、時評來影響和引導網上輿論非常有效。權威的言論可以及時地幫助網民把對輿論客體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

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網絡言論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擔負起為正義鼓與呼的使命,以深邃的思想和一定的規模,為形成網上正確輿論導向起到了先鋒作用。但在平時,網上言論的數量較少,在一些重點問題上的聲音比較弱小,在許多需要引導的問題上還存在“盲區”。因此,網絡媒體應該注意整合傳統媒體的言論資源,并進一步開發和拓展傳統媒體言論作者隊伍的資源和作用,在重大問題上靈活機動地發表自主言論。通過多種措施形成網絡對突發事件、社會熱點問題、社會各種文化現象引導的強勢言論,讓客觀的專業言論成為網上“最強音”。

使重點論壇成為公正輿論輻射源。網絡論壇跨越了社會發展的物質、精神和地域限制,實現了公眾話語權演繹史上的歷史性革命。網站論壇因此成為網絡評論的主陣地,成為影響網絡輿論的主要輻射源。

網絡論壇是網絡的神經末梢。國內外的每一個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幾乎都會在論壇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和激烈的辯論,形成一個網絡評論的“自由市場”。因此,對于重大、敏感的政治、經濟、軍事問題和社會突發事件等在論壇上的討論應該給予必要的“軟引導”。一方面,應該做大做活做強重點媒體網站論壇。建設好令網民信賴的重點媒體網絡論壇主陣地,最大程度地引導網絡輿論。另一方面,應該注意培養和發揮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各重點網絡論壇應該正確引導和培養“意見領袖”隊伍,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通過網站和網民的努力,使熱點和敏感問題在論壇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溝通中取得共識,在討論中凝聚人心,引導論壇討論沿著理智、建設性的軌道發展,使重點媒體網站論壇成為公正輿論的輻射源。

引導新聞跟帖在碰撞中走近真實。網絡傳播對普通民眾話語權的解放,激發了人們想說敢說的欲望,網民對感興趣的新聞都想發表自己的看法。網站也因此開發應用了新聞評論系統,為網民提供即時評說新聞的技術平臺。面對汶川大地震中的各種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各大網站都有大量的新聞跟帖,網民們每天都會就當下的熱點和重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各種觀念在某一個新聞事件或觀點上集合、碰撞和交匯,進而形成了一定的輿論影響。因此,對于論壇上偏離基本新聞事實和主流輿論的跟帖應及時進行評論和反評論;
對極端錯誤的跟帖應及時刪除,使新聞跟帖在多樣中求共識,在多元碰撞中走近真實。

自律他律共創網上和諧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網絡不僅成為抗震救災的特殊戰場,而且出現了自中國有互聯網以來前所未有的健康、有序、和諧的網上氛圍。在網上互動空前活躍的情況下,網絡秩序良好,網絡環境潔凈,網絡民意一致。登錄中國互聯網各網站,以往低俗平庸的炒作被健康文明所主導,以往事不關己的漠然態度被為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的激情所感染,惡意攻擊的謾罵失去了生存空間,相互理解和包容成為網民處事的主要基調,即使出現一些偏激甚至極端的言論,網民的容忍度也大大提高,并立即會有大量跟帖進行勸阻和制止。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造謠和散布虛假信息擾亂人心,以抗震救災為幌子騙取錢財,擾亂社會秩序的現象也大大減少。而且一旦

出現此類事件立刻遭到有關部門的查處和嚴厲打擊。在整個抗震救災過程中,網絡在自律與他律的互動中達到了文明和諧。這些喜人的變化昭示我們,只要把網絡的自我約束與社會的外部法制結合起來,網絡一定會走上健康、文明、理性的發展軌道,也一定會形成中國互聯網良性有序的生態環境。

在虛擬空間構建網絡自律的坐標體系。在網絡社會中,個體自主性的體現是任何傳統通訊方式所無法比擬的。網絡環境缺少像傳統媒體那樣嚴格的干預、管理和控制,這就要求網民、網站和互聯網行業都應該有較高的自律性,并形成“三位一體”的自律型坐標體系??拐鹁葹闹芯W絡社會實踐充分說明了這一體系實現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面對地震,我承諾:“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國網民自律公約》的帖文,曾被各網站論壇競相轉載。帖子中網友自訂的“十不”自律公約的出爐,樹立了中國網民自律標準體系的一塊里程碑,也表明了中國網民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智。

網民網上網下的身份割裂,是形成網絡失序的主要原因。網絡的匿名性使部分網民擺脫了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束縛和法律制約,傾向于極端、暴力和不負責任。嚴酷的地震災害,喚醒了網民心底的人間大愛;
緊張的抗震救災,滌蕩出網民內心深處的熱血激情。在災難面前,網民實現了一次自我“救贖”。面對地震災害時的情緒求同、網下輿論與網上言論的高度統一、救災行動與網上呼吁的良性互動,促進了網民的身份認同、集體認同和秩序認同。網民在從虛擬向現實自我的回歸中做到了嚴格的網上自律。今后,我們應該把這種特殊情況下產生的自律引入網絡自律常態化。

網民自律是網絡自律的基礎和核心,各網站和互聯網行業的自律也十分重要。在抗震救災中,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人民網、新華網等20多家網站共同倡議發起了“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杜絕虛假信息,共建誠信網絡’”誠信自律行動,活動上線第一天,響應網站就超過了200家。各網站都嚴格自律,認真履行了網站應盡的引導、提醒網民的職責。此前,互聯網行業和各網站都曾簽署過多個文明辦網的倡議,這些倡議終于在長期的努力和這次抗震救災中產生了良好的累加效應,這些都為我們通過自律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用他律廓清網絡空間的最后一道底線。網絡虛擬社會應該納入法制監管的視野和軌道,并且應該制定更加詳細的法規,建立更加專業的執法與監管力量體系。

互聯網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沒有法律和道德規范的“真空”。加強技術與法律法規監控,是網絡他律的重要屏障。網絡媒體屬于高科技產品,首先應該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把不健康、不和諧的內容第一時間清除出網。此外,應該高度重視以法律法規強制性手段規范網絡行為。應該不斷加大我國網絡立法的力度,培養一批網絡執法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和法律規范雙管齊下,就可以構建科學的網絡他律防線,從各個環節遏制有害信息的傳播。

網絡是現代社會人類的精神家園,在這里,需要干凈、文明、理性。我們在互聯網上構建網絡自律的坐標體系,并用他律廓清網絡空間的最后一道底線,我們就將在互聯網上收獲自由的文明和文明的自由。自律,將使網絡更有力量;
他律,將使網絡更有秩序。自律是根本,是核心;
他律是保障,是重點。讓我們在自律與他律的互動中努力構建網上和諧。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互聯網還是一個十分年輕的網絡媒體,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時時處處都呈現出“雙刃劍”的兩面性。網上正面積極的輿論曾在振奮精神、激揚民氣、凝聚人心、增強合力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而錯誤消極的網上輿論也曾擾亂視聽,混淆是非,為社會上某些錯誤或偏激情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網上主流話語權比較弱勢,網絡輿論過于分散和混亂,網絡監管存在不少漏洞與“空白”,中國網絡媒體在自我凈化和完善發展上還面臨著艱巨的任務。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工程熱力學;
安全工程;
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譚小群(1984-),女,湖南郴州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助教;
劉英炎(1969-),男,廣東茂名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高級工程師。(廣東 珠海 51908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2-0141-02

工程熱力學是安全工程專業比較重要的基礎課,主要研究物質的熱力性質,熱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換規律及其工程應用。通過該課程能為學生今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安全專業是一個注重工程應用的專業,因此本文選擇了王修彥主編的《工程熱力學》為教材。[1]鑒于該課程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且應用條件復雜,如何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認為在緒論教學時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學習框架,而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加強實踐,有針對性地開設課內實驗,故設懸念引導學生思考,同時以鞏固知識點為目的注重工程應用,加強實踐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針對以上幾點提出教學方法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注重構建學習框架

以所選用的教材為例,工程熱力學主要介紹內容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圍繞這兩個定律所展開的各類工程應用。[2]教學之初,為避免學生產生這樣的觀念:公式多、內容復雜、知識點錯亂,非常有必要為《緒論》這章多設置一些學時數,以便在初步講授這門課程之時,將課程學習框架充分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把握課程特點,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框架包括了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見圖1。

通過圖1,學生可以在接觸課程時就明白自己即將圍繞什么主題去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能量轉換的主要定律及其相關工程應用,學習的目的以及學習這門課程的實踐意義是提高能量轉換效率,節約資源,持續發展。這種知識樹一旦在學生心理產生印象,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梢哉f緒論教學所多花的學時不僅不會影響剩余章節的教學進程,反而發揮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

二、故設懸念,引導學生思考

工程熱力學是一門從宏觀角度去研究能量轉換規律的學科,它的主要定律,包括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都是基于經驗總結。這就是說,這種經驗總結為該課程的教學結合實際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使學生在思考中進行后期的學習。例如在熱力學第一定律講述時,可以在課堂上再現第一類永動機的設計,并讓學生參與指出設計的不足或提出自己的設計,當學生興趣盎然時引出第一定律。第一定律引出后,引導學生舉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能量轉換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后,提出問題:封神榜中哪吒的風火輪是否能實現?如果能實現飛機、汽車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不能實現,又是什么原因呢?經過探討后將疑問留給學生,并提示隨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深入學習他們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又如在蒸汽動力循環講授時,可以給出火力發電廠發電效率計算的例題,學生在親自計算后,深刻體會到目前我國火力發電廠的實際效率不高的現狀,并開始關注如何提高效率的問題,這時可以將該問題留給學生,并提示隨著蒸汽動力循環的深入學習,他們將得到想要的答案。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種故設懸念的做法,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和活躍課堂氣氛方面均有顯著作用。

當然這種故設懸念,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則需要從系統的角度,依照教學進程依次設置。本人認為以下過程可作為設置懸念的主線,即從能量能否轉換到能量轉換是否有規律可循,從能量是否守恒到能量守恒過程是否一定能進行,從理論可以進行的過程實踐上為什么不被采取到理論上完美的過程能否實踐上努力實現。圍繞這條主線去設置疑問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當然設置懸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從現實生活出發,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我思考。

三、重視教學中的育人

盡管工程熱力學是廣大學生以及教師公認的較為枯燥的基礎課程,然而工程熱力學卻蘊含了大量的為人處世道理,如果能將屬于自然科學的工程熱力學與人文教學結合教學,不僅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功能還能達到很好的育人功能。例如,圍繞熱力學第一定律可向學生講述付出與收獲之間的道理,圍繞熱力學第二定律中能量自發轉換的方向性問題,可以向學生傳達這樣的思想:提高個人素質是一個從低品質向高品質轉換的過程,因此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需要付出代價才能實現。換而言之,在校大學生要懂得要提高個人素質,將來贏得用人單位的認可,現在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實現。

同時工程熱力學所涉及的領域為能源,眾所周知,能源是當今世界各國爭奪的主要資源之一,資源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時代責任感。然而學生在中學時代,知道得更多的是國家地大物博,各種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豐富,盡管也知道人均占有率不高,但是并未深刻意識到能源的合理使用對當前能源搶奪局面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緒論中除了重點給出學習學框架外,還應該介紹各國的能源利用政策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讓學生認識到我國能源利用過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喚醒學生的愛國心和責任感,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總之,加入人文育人思想后,工程熱力學的教學會變得更加活潑,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也逐步提高,因此重視教學中的育人功能是不可忽視的教學方式。

四、注重工程應用,加強實踐

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通過做題目鞏固所學知識,并且效果不能皆盡人意。尤其對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做題目只是輔助手段而不是最佳的方式。要將工程熱力學這門課程的抽象性剝除,非常有必要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參觀學科所應用的領域,例如火力發電廠 。一般在取得學院認可的條件下,可以與當地火力發電廠建立聯系,在緒論講授完,或蒸汽發電講授前,可分批次帶領學生進入電廠學習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發電廠的流程,了解汽輪機、鍋爐、給煤機等設備以及發電原理;
參觀過程中,結合安全工程專業特點,可多提醒學生電廠發電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也可以向學院申請邀請電廠安環部負責人以講座的形式給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系統講述電廠蒸汽機發電時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制冷和制熱學習過程中,帶領學生了解空調、冰箱的工作原理。這些都有助于學生認識課程的重要性并牢固掌握知識點。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參與度,可以要求學生提交實踐學習報告,并作為該課程考核內容之一,達到解放學生為考試而被動學習的局面。

此外工程熱力學知識點比較抽象,有必要開設部分課內實驗,讓學生掌握壓力、溫度、熱量等基本量的測量方法,并運用課堂講授的相關基本知識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處理實驗數據,鞏固并加深有關理論知識,促進理論聯系實際,以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具有直觀、信息量大的特點,非常適合于復雜和抽象課程的教學。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其獨特的形、聲、景扣動學生的心弦,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3]

工程熱力學中所研究的能量轉換必須基于熱力狀態的變化,即在狀態變化的過程中實現能量轉換。而從一個狀態到另外一個狀態必然經過一定的過程,因此示功圖p-v圖、示熱圖T-s圖是工程熱力學非常重要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是工程熱力學獨特的語言。實際氣體包括水蒸氣、濕空氣,工程應用包括動力循環以及制冷制熱循環的研究中都用到了這種圖形化的語言。這種圖形化的語言是動態過程的描述,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態、形象特點將靜態的圖動態地展示給學生。通過這種動態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學習化為直觀易懂的學習。

六、總結

工程熱力學作為安全工程專業基礎課的重要特性已為大家所共識,如何探索適合安全工程專業的教學方式成為提高安全工程畢業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構建教學框架、故設懸念引發思考、重視教學中的育人、注重工程應用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五個方面都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的初步探索,實際應用中效果較為明顯。但課程學時數的有限使教學改革需要分配好學時數,甚至占用學生部分課余時間。各院??梢愿鶕囵B目標以及生源狀況進行選擇性改革。雖然本文歸納了一些改革要點,但時間關系,系統性及充分性尚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歸納完善。

參考文獻:

[1]王修彥.工程熱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法律熱點問題論文范文第5篇

1.重視從現實問題為立意中心的角度命題,命題的素材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與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揭示政治、歷史、地理各學科知識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反映自然與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和客觀現狀,引導考生將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運用于實踐,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重視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以及跨學科知識交叉的綜合能力的考查,測試考生在回答問題時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有機的社會科學知識的綜合學科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測試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內基礎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學科知識的考查,重視對圖表的解讀和運用能力的考查,突出考查學生使用、判讀、分析各種類型的圖表,考查學生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

4.重視試題材料的新穎性,加強對學生接收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科學性和發散性,培養學生健全的思維品質。

二、復習策略

1.注重時政熱點分析和思維拓展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命題的熱點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近一年的時政熱點。②新科學、新技術的發明及其應用對人類的啟發或反思。③有關人類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如地區沖突、戰爭、區域聯系、和平與發展和人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④學科內和學科間既有自然聯系又有可再生性的知識內容。

2007年重慶文科綜合試題側重考查黨和國家重大的國策和戰略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重視思想教育因素的有機滲透,全卷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以社會熱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立意中心的試題所占比重很大,如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系、思想解放與社會變革、三農問題、上?!冻鞘性O攤導則》、中非關系等。

展望2008年,也有許多社會熱點問題值得大家關注。例如: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中共十七大,探月工程,奧運會,機構改革,科學發展觀,中國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及新中國成立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我國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物價水平持續攀升,香港回歸祖國后的繁榮穩定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成功,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厘島路線圖”,世界經濟承受美元貶值導致的通脹壓力,俄羅斯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巴基斯坦經歷動蕩一年,穆沙拉夫就任文職總統,《里斯本條約》,《東盟》,巴勒斯坦兩大派別劃地分治,巴以領導人重啟和談,干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要著眼于對當前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思考,要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不能超越高中學生的知識能力范圍和生活經驗。體現用中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的特定要求,要避免像新聞媒體那樣從宏觀方面泛泛而談或像專家學者那樣進行專業性探討,因為他們探討熱點問題可以具有批判性、探索性,可以是個性化的一家之言,而高考命題不僅受制于《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還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高考試題的答案必須是成熟的有定論的觀點,即使是開放性試題,其答案也必須言之成理,體現用中學生眼光看世界,必須有很高的認同度,否則就會引起廣泛的爭議。

分析時政熱點要緊扣教材,并結合學科的主干知識,鼓勵學生向縱向和橫向拓展,從不同角度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把握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一是要完整把握熱點問題的具體內容。二是全面了解每個重大熱點與教材中的哪些知識可以掛鉤,只有找準熱點問題與所學知識的結合點,才能做到多角度認識問題,從而表現出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

2.在良性互動中尋找跨學科滲透交叉點

文科綜合以人為中心,分析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各種關系和規律,地緣、事實、意識是人類社會活動現象的主體因素。地緣因素是指社會現象的空間范疇,包括人類活動的自然條件、生存環境、文化種類等;
事實因素是指社會現象的時間范疇,它包括人類活動的社會根源、表現形式、發展過程等;
意識因素是指社會現象的精神范疇,它包括人類活動的道德規范、價值取向、信仰選擇等。這三個體因素構成了人類活動主要內容。社會現象由地緣、事實、意識三個主要因素構成,完整地描述社會現象,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社會現象是復雜的,對其進行描述應從構成某種現象最顯著的特征出發把握描述的脈絡,才能清晰準確地展示社會現象,社會現象的顯著特征往往是通過人與自然或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系顯現出來。發現和分析社會現象的主要特征,就意味著掌握了完整描述社會現象的原則和方法。

2007年重慶高考文科綜合第39題屬于學科間綜合題目,回答該道題需要同時運用政治、歷史和地理的相關知識。要解答好這類綜合試題,在復習中須找好跨學科滲透交叉點,尋找跨學科滲透交叉點可采取下列方式進行:①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分析、探討、確定跨學科專題和綜合訓練題。②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圍繞社會熱點、焦點和人們普遍關心的共同問題由三科教師共同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或由三科教師分別向學生提出一個中心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層次轉換思維角度。③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互動,政治、歷史、地理三個學科分別為相鄰學科梳理知識,提供知識交叉點。

3.培養和提高文科綜合能力

①重視從數據、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準中心問題和解決中心問題的切入點。

2007年重慶文綜高考試題圖表題較多,而且應用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圖表題首先確定中心問題,有些中心問題呈隱性存在,必須通過圖象進行篩選,然后通過圖示信息轉換和加工,再結合已掌握知識推求未知問題。

②牢固掌握政治、歷史、地理基礎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學科內容,掌握學科內部以及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③注重思維技巧,講究思維方法,及時進行思維診斷。文科綜合復習中要經常訓練以下幾種思維方法:比較分類法,歸納演繹法,綜合分析法,逆向思維法,類比推導法,發散思維法。

④學會總結規律和找出特點。人類歷史有客觀的發展規律,大的規律如古代、近代與現代的演進,小的規律是在相對短時間里的必然發展趨勢。學習歷史,例如一章和一個階段,務必找出其基本線索和關鍵問題之所在,全面理解和分析,總體思考,直到得出結論。在多數情況下很可能得出的結論并不是什么客觀規律,而只是一些特點。但這些特點都是經過認真思考而得出的,這樣就大大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国产综合欧美精品第21页|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91久久精品在这里色伊人68|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